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1集课程复讲 |
张春宝学长 |
|
在迎送客人长辈中,还要注意接电话的礼仪、接起电话要先说:“您好,我是XX,请问您找谁?假如人家来找爸爸。分三种情况 1, 在家时, “请您稍等,我去叫我爸爸。”轻轻把话筒放一边,去找爸爸过来。 2, 不在家时,“不好意思,我爸爸不在,请问您是哪一位?有什么事需要我转达给父亲的?” 3, 如果人家有急事,就把父亲的移动电话号码告知对方。 打完电话要先等对方长辈先挂了电话才挂了。要时时让孩子练习做事的圆熟度。
谨,谨言慎行,一言可以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言语行为能处处为人着想,不伤害他人。 要从起心动念处去克服贪,奢,懒,不敬的念头。 举例:一人请客吃饭的故事。由于言語不当,搞得大家不欢而散。要提高言語的敏感度。 这部份要学习的目的: 1, 自制的能力,“早起早,夜眠迟,老易至,惜此时。” 生活有规律。 2, 独立生活的能力,”置冠服有定位,勿乱顿,致污秽” 要养成一切时,一切处,动物归原的习惯。 3,做事的能力,“事勿忙,忙多错,勿畏难,勿轻略。事非宜,勿轻诺,苛轻诺,进退错” 举例:一个七岁的孩子在学弟子规前常想要谋害父母,学了后才知道,做人原来要孝顺。 让我们知道了道德学问不通过学习是无法自动形成的。我们要努力学习,进而带动孩 子养成良好的品德。
“朝起早,夜眠迟,老易至,惜此时” 一寸光阴,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人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,对得起兄弟姐妹的照顾, 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众多长者对我们的照顾,要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。要立志成长为对国家,社会有用的人。 例: 司马光用十九年的时间编的《资治通鉴》 来源于要造福国家,造福社会,造福后世的子孙,鉴往知来,让后人少走弯路。 王阳明说:“志不立,无以成事。”立志要从培养人的感恩心,与恭敬心开始。 一位父亲斩木棍的故事,现在的孩子不太爱听说教,我们要学习用善巧方便,时间点。 一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承担做事拖拉的后果。 从教训中学习。 人生最遗憾的事,面对一件要我们去完成的事,自己却没能力完成 。好象看到一个溺水的 在叫我救他,却不会游泳。是何等的难过和伤心。因此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不断的学习,提高 自己的智慧。制定短期,中期,长期的学习计划,与人少说闲话,废话。还要放下烦恼,不 要去杞人忧天。
晨必盥,兼漱口,便溺回,则净手。冠必正,纽必结,袜与履,俱紧切。置冠服有定位, 勿乱顿,致污秽。 一个人整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,从中也包含了对父母的孝顺。“身有伤,怡亲忧” 除了身的健康,还要注意言行的过失不能犯。一个与他人相处,穿戴整洁,口气清新,也是 对他人的尊重。“自重而后人重”
春秋时代赵宣子的故事, 端庄威严的仪容让杀手感到他是一位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忠臣。 为了不做不忠之人,为了不失信,因此撞树而死,何等壮烈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